你不知道的香港腳
有的香港腳患者在家赤腳走路,同住的家人、幼兒全部遭殃。圖/路透

你不知道的香港腳

文/記者雷光涵

台灣的夏天炎熱潮濕,出門遇到午後雷陣雨總弄濕鞋襪,足癬(香港腳)可能找上你。日本皮膚科教授說,一般人對香港腳的預防和治療常有誤解,像是穿鞋超過8小時會增加感染的風險,但相比之下,與有香港腳的家人同住風險更高。

台灣的香港腳族群有200萬人,在日本,每6個人就有1人罹患此病。埼玉醫科大學皮膚科教授常深祐一郎,是「日本皮膚科學會皮膚癬菌治療指導原則」的修訂委員之一。他接受日經商業訪問時,列舉一般人對香港腳的幾項誤會。

●誤會1/不會癢就不必管

香港腳是一種影響腳底、趾間裂隙和指甲的皮膚癬菌感染,導致皮膚發紅、起紅疹及脫屑搔癢。不少人覺得不癢的話,就不必理。常深說,其實會癢的香港腳很少見,進一步說,有九成的香港腳不會覺得癢。反倒是若腳皮發生脫屑且不癢,要警覺非常可能已感染香港腳。

癬,通常以侵犯的部位命名,如長在足部叫足癬,在手部叫手癬、在大腿內側陰股部的叫做股癬。常深指出,臉、身體等部位感染皮癬菌,叫體癬,大部分的感染途徑是自己的足部。

他說體癬比香港腳癢太多了,且常被誤診很麻煩,所以發生香港腳,不能放置不理。特別是,香港腳讓皮膚的抵抗力變差,進而引發細菌感染。糖尿病患者得香港腳的話,感染截肢風險高,所以千萬不能忽視。

●誤會2/赤腳通風就會好

常深說,香港腳不會自然好。有人認為冬天症狀消失,夏天又復發。其實皮癬菌一直在你的足部沒有消失,只是冬天黴菌的量減少,症狀減輕,讓人誤會香港腳治好了。有的患者在家就會赤腳走路,同住家人、連家中的幼兒全部遭殃。

足部皮膚有大量汗腺,大部分的人知道長時間穿鞋,可能因為悶熱感染香港腳。但日本皮膚科學會做的統計得知,連續穿鞋8個小時以上(足部長時間悶熱)患香港腳的風險,是沒長時間穿鞋者的1.43倍。

但家中有人患香港腳被感染的風險高達22.27倍,因為他穿過的鞋子和襪子、踩過的地板、擦拭過的毛巾,或是潮濕的浴室地墊都可能留下黴菌,導致他人易沾上黴菌。

●誤會3/泡湯後不用洗腳

現代人經常赤足踏入游泳池、溫泉、健身房,或是與他人共穿拖鞋,都可能提高感染黴菌的風險。常深指出,泡完溫泉、洗過三溫暖以後,回家不必再洗一次澡來避免感染,但洗腳很重要。

什麼時機洗腳比較好,他說,不必太急。皮癬菌從接觸到感染約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時間,12個小時內洗腳,就沒問題。皮癬菌比細菌大得多,且通常附著在他人脫落的皮屑(角質)上,不用肥皂或酒精,用流動的水沖腳,也能有效去除。

常深表示,用濕紙巾擦拭足部也有效果,但最好還是用水沖。就像要清掉腳上的沙子一樣,用水沖一定比濕紙巾擦來得快。

●誤會4/要常磨皮去角質

乾燥角化型又稱厚皮型足癬的患者,會用磨腳石、磨砂棒甚至請師傅修腳皮,常深說這是NG的行為。角質增厚是為了抵禦刺激,你卻磨皮去刺激這片皮膚。磨皮會在硬梆梆的表皮造成小傷痕,反而容易被皮癬菌或細菌感染。想要軟化腳底板,建議在擦藥的同時,使用有尿素的藥膏軟化角質。

原文出自《好讀周報》828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