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陳韻涵輯
新聞故事:經濟學人智庫(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,簡稱EIU)17日公布2025年全球十大宜居城市排名榜,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未能第4度蟬聯最適宜居住城市的寶座,被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取而代之。
經濟學人智庫是「經濟學人」(The Economist)雜誌的姊妹機構,EIU依據穩定性、醫療保健、文化、教育、基礎建設和環境等30項要素,分析全球173個城市的情況並進行排名。今年全球城市的得分與去年相同,平均落在76.1分(滿分100分),但今年結果顯示,社會動盪與地緣政治衝突加劇,動搖了多數城市的穩定性。
哥本哈根在穩定性、教育和基礎建設方面獲得100分而奪冠,維也納與瑞士蘇黎世並列第二。澳洲墨爾本排名第四,瑞士日內瓦第五。
維也納的穩定性評分今年大幅下降,原因包括美國樂壇當紅天后泰勒絲(Taylor Swift)去年8月初原定在維也納舉行的3場演唱會因炸彈威脅而緊急取消。奧地利政府逮捕兩名極端組織「伊斯蘭國」恐怖分子,並在嫌犯住處查獲可疑的化學物品。
經濟學人智庫副總監巴爾薩利‧巴塔查里亞(Barsali Bhattacharyya)發出聲明表示,「全球宜居性在過去一年來保持平穩,但與去年類似,全球城市的穩定性分數都下滑,穩定性的壓力讓維也納在榮膺全球最宜居城市3年後,失去該頭銜。」
除了維也納的得分下滑外,加拿大的兩個城市因為醫療保健得分低落而排名下降。加拿大卡加利(Calgary)從去年的第5名大幅下滑至第18名,多倫多也從第12名降至第16名。
巴塔查里亞表示,「這反映了加拿大的候診名單太長,醫療機構醫護人力短缺」,其他城市也面臨醫療體制和住房基礎建設的壓力。
排名第32的夏威夷檀香山是名次最高的美國城市,巴塔查里亞解釋,美國中小型城市的得分普遍高於紐約、洛杉磯等大城市,因為公共服務基礎建設的壓力較小。
去年反移民的假資訊導致英國社會動盪,重挫倫敦、曼徹斯特和愛丁堡的穩定性得分,進而影響前述城市的排名。在亞洲方面,擠進前十名的只有日本大阪(排名第七),而印度和台灣的城市因為軍事衝突威脅加劇,名次下滑。
此消彼長,沙烏地阿拉伯波斯灣城市胡拜爾(Al Khobar)排名從去年的第148名升至第135名。沙國依據「2030願景」計畫,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醫療保健和教育服務,希望實現經濟多元並降低對石油的依賴。另外,印尼雅加達也因核心穩定性提升,排名從第142名上升至第132名。
原文出自《好讀周報》827期